
智能家居就是把房子改造成人的樣子。智能中樞系統就像人的腦一樣,負責接收訊號及控制設備。開關、控制器等,就像人的手腳負責控制家中的燈、電器用品等。傳感器、溫度計等裝置就像人的眼、耳、皮膚等接收感知的訊號。智能音箱就像人的耳朵跟嘴巴一樣,負負接收語音指令並且使用語音告知訊息。電力就像人的血管,傳送能源。網路就像人的神經,傳送感覺。
智能家居中樞系統
智能家居的建置,一定要有協調所有設備工作的一套系統,就像人的大腦一樣,當由皮膚感到寒冷時,控制手去拿外套穿上。智能家居中樞系統也是一樣,接受到語音命令,控制電燈打開。
中樞系統可以由設備的廠商提供 (雲端),也有的可以買回來放在家中(例如apple homekit的音箱或apple tv同時也是homekit的中樞系統),也可以自已買硬體自己安裝開源的智能家居系統(例如Home Assistant),也可以混合使用。
我的選擇就是Google Home(Google的系統是用來語音控制的),然後在加上自已架設的Home Assistant 系統。
HA主要是用來寫自動化流程,因為他的自動化流程非常強大,並且負責跨生態的溝通工作。
語音控制系統
可能是受到鋼鐵人的影響,我認為在智能家居的架設中,使用語音來控制是不可缺少的。
目前在台灣比較多人使用的就是Apple的homekit,Google Home及米家。
這方面我的選擇是Google Home的語音控制。(Google Home在我的架購下只是語音控制的部份,我並沒有拿他來當家庭中樞,因為我覺得Google Home功能及介面並沒有很好用)。
智能家居控制器及傳感器
一般來說如果你選擇了homekit,就是購買homekit認證的產品,你選擇了米家,就是購買可以接入米家的產品,但選擇了Google Home,你就還要選擇一個支援Google Home的品牌(為了解決這種問題,由Amazon、Apple、Google、ZigBee 聯盟聯合發起matter協議,未來只需要選擇支援matter協議的產品即可)。
因為選擇了Google Home生態,智能家居的設備,我主要選擇的是Tuya(塗鴨)這個品牌,Tuya泛指使用tuya電機的所有產品,Tuya的產品非常多樣化,基本上選擇了Tuya大多數的控制器傳感器都有。電器產品的部份也會購買小米的產品。其實我還滿喜歡小米的產品的,他的外形簡約,價格便宜,符合我最喜歡的高CP值的產品。
